Babylon 巴比倫電影影評|半吊子的十八禁好萊塢情書

安安大家好~酋姐又回來啦!這次要來介紹一下好久沒寫的主題,也是酋姐我本人一直很愛關注的主題「電影影評」啦!隨著金球獎剛落幕,奧斯卡隨之緊接而來,酋姐我也要花一點點篇幅來介紹近期剛上映的電影《Babylon 巴比倫》。

《Babylon 巴比倫》電影劇情大綱

由《La La Land 樂來越愛你》導演達米恩查澤雷(Damien Chazelle)執導的《Babylon 巴比倫》可說是眾星雲集,匯集布萊德彼特(Brad Pitt)  、奧莉維亞魏爾德(Olivia Wilde)、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與陶比麥奎爾(Tobey Maguire)等知名影星,試圖勾勒出 1920 年代洛杉磯,多個角色在好萊塢創立初期的起落,以及野心勃勃、狂野不羈和全面失控的人生故事。

YouTube video player

簡單來說,它又是一部向好萊塢告白的情書,隨處可見 1920 年代《The Great Gatsby  大亨小傳》的紙醉金迷、《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從前有個好萊塢》的跌宕起伏與《Hugo 雨果的冒險》對早期電影的先驅們致敬的元素與精隨。

但或許是花太多篇幅在刻畫 1920-1930 年代好萊塢與電影業的背景故事,多數人物刻畫上顯得有些薄弱且扁平,且好幾段經典橋段的轉折,一看便知後續,更顯爛俗。(也有可能是刻意為之啦😂😂)也怪不得在國外的電影影評中,談到《Babylon 巴比倫》,你能看到的關鍵字多是:鬆散、拖沓、贅戲過多。

《Babylon 巴比倫》電影亮點 Highlight

個人私心最愛的部分莫過於 Manny 最後在影院的片段與 Elinor 和 Jack 最後的對白。以及電影中將電影工業發展的歷史經典片段加速濃縮。像是喬治·梅里愛在 1902 年推出的《月球旅行記》(法語:Le voyage dans la lune)、世界經典電影《Citizen Kane 大國民》的片段,更令人驚奇的是,居然把我國中第一次接觸到的《萬花嬉春》電影主題曲「Singing in the rain」都給播了出來!

同樣有瑪格羅比,同樣有布萊德彼特,同樣揮舞著「電影情書」的旗幟致敬往日好萊塢,我的內心抱持著可以看到比《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從前有個好萊塢》更有深度的電影,但為什麼 Damien Chazelle 每次執導的電影我都不喜歡🤣🤣 這部甚至尺度大開直接 18 禁,更是集結我最愛的 Brad Pitt、 Margot Robbie 外加三小時片長ㄟ……

YouTube video player

如果真的要說《Babylon 巴比倫》有什麼更亮眼的地方,或許可以放在 Manny 這個墨西哥移民的角色,如何對美國夢抱持著「愛」與「幻想」而上演階級的翻轉,最後又卻因「愛」與「幻想」而打回原型。不過幾年的時間,這偌大的好萊塢有人往上浮,有人卻向下沉,有人終會被歴史記住、流芳百世,有人卻只剩寥寥數筆,從此近進入時間的洪流之中。

Btw 強烈建議各位觀眾請不要到京站看,奇怪的新年套組有夠坑錢,真是有夠奢華有夠 LA 😒😒

厭世旅人酋姐聊旅行、美食、好物、性愛與異國文化!酋姐日常:行銷人+百萬部落客+Podcaster,想看美照跟吃美食,我們來去酋姐IG@chillchill_der,想談性說愛,來聽酋姐Podcast「海鮮CHILL CHILL」,當然也不要錯過酋姐的個人部落格:Hola!酋姐來求解
厭世旅人酋姐聊旅行、美食、好物、性愛與異國文化!酋姐日常:行銷人+百萬部落客+Podcaster,想看美照跟吃美食,我們來去酋姐IG@chillchill_der,想談性說愛,來聽酋姐Podcast「海鮮CHILL CHILL」,當然也不要錯過酋姐的個人部落格:Hola!酋姐來求解

大家都在看的電影影評總匯

《從前,有個好萊塢》,這封寫給好萊塢的黃金童話情書

《神鬼獵人》+《丹麥女孩》,細數那些戲劇的自我對話

影評|時間就是你最大的敵人,《1917》這樣賺觀眾眼淚

黑色喜劇經典!災難藝術家、老娘叫譚雅這樣演繹人生苦澀

《我就要你好好的》人生只有一次,讓雙方蛻變成長的愛

《華爾街之狼》的貪婪人性,是否能讓你輝煌後墜落再起

Marriage Story《婚姻故事》 帶你探討愛的本質

《愛的萬物論》教會我們的那些事,婚姻是否能永恆?

《我們的愛一言難盡》Newness,就讓我們開放式關係吧!

彩虹下的破碎靈魂,《茱蒂》一個巨星的誕生與殞落

不存在的房間,打開你心門內最溫暖的一塊

《因為愛你》CAROL電影版,帶你如何以愛為名

《末代皇帝》溥儀的傳奇一生,有點傷、有點悲

女力大爆發|七部你不可不看的大女主女力電影推薦

安安大家好~酋姐又肥來嘍,相信大家熱門影集大家應該也都追得差不多了吧?這次酋姐就來介紹一些我自己私心推爆的「大女主防疫必看電影」給大家解解饞!幫助大家度過無聊的下班空閒時光啦~~

閱讀全文 女力大爆發|七部你不可不看的大女主女力電影推薦

《性我者得自由》更得高潮,波蘭愛經作者米夏琳娜帶領女性性革命|影評

安安大家好,酋姐又肥來啦~~是說經營海鮮 CHILL CHILL 這個性愛 podcast 頻道這麼久,我也和海鮮在我們的 EP16:《非典型女聲》高潮的藝術!性愛合一啪啪啪 feat. 陰蒂/陰道高潮才更爽?這集中,特別討論到一位來自波蘭的曠世女英雄--米夏琳娜•維斯洛卡(Michalina Wislocka),那怎麼可以不來介(爆)紹(雷)一下這部電影《波蘭愛經》The Art of Loving. Story of Michalina Wislocka 呢?好啦,廢話不多說,以下將從《波蘭愛經》電影中的社會背景與劇中幾大亮點,帶領大家回到進入二戰到八零年代的性革命大解放!

高潮的藝術:做愛不是在履行婚姻/伴侶義務

先講電影結論,《波蘭愛經》這部電影最中心的主旨,在於告訴各位觀眾(讀者)性愛中獲得,得承認並接受、擁抱性愛這個行為本身,並不是在履行婚姻或是伴侶義務,而是要享受性愛合一的快感。

也就是說,女性該勇敢的為自己的身體作主,該勇敢的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性愛觀點:你刺激哪個點我會高潮、你怎麼做我會興奮、你怎麼做我會有感覺,甚至更進階的是,我的身體由我做主,所以你應該要戴保險套、我應該要可以自己決定懷孕後要不要生下小孩(墮胎)。

這些放在現今仍是相當前衛的觀念,在冷戰時期的波蘭來說,自然被視為妖言惑眾,於是,故事就由米夏琳娜.維斯洛卡(Michalina Wislocka,以下簡稱米夏琳娜)對於自己身體的自主權的掌握開始講起。

《性我者得自由》主要背景:1972AD~1976AD

《波蘭愛經》以蒙太奇的手法不斷交錯米夏琳娜的一生,她時而青澀、時而老練,但不可逃脫的是,即便橫跨四十多年,波蘭從二戰走到冷戰的八零年代,社會風氣仍是壟罩在相當保守的社會主義之下。

而如果要談《波蘭愛經》,另一方面不能省略掉的重點,就是當時的「天主教教會」,大家都知道教會對於婚前性行為是相當排斥的,更認為婚姻是愛情的保護傘,因此.在這樣的社會秩序之下,首當其衝的就是男人對女人的性別歧視(女人幹嘛當學者?女人結婚就該在家煮飯、顧小孩等)。

除此之外,當時的波蘭社會的普世價值多半認為「性愛可以鞏固家庭」、「性愛是盡婚姻的義務」。但是,他們卻將女人接受與男人性行為,和「可以把女人視為性愛玩具的存在」畫上等號,換句話說,女人在性愛的追求上,充其量就只是充氣娃娃的存在,更將此思想無限合理化。

但是,從米夏琳娜自身平時行醫協助女性解決墮胎、避孕及各種性疑難雜症的經驗,她深深發覺「性愛這件事必須被公開討論」。你問她為什麼性愛這件事需要被公開討論?當然是因為男人做錯了,所以這件事情才有被討論的需要。面對眾人的質疑,米夏琳娜更是認為:「為什麼不對就可以不被討論?不被討論就永遠不會做對!」

女性需要有受到啟蒙的機會,需要有管道來發現、進步,這樣兩人的愛才會昇華到更高階的層次,也就是現今大家很常在討論的「性愛合一」與「性愛分離」的問題。由此可見,波蘭當時的男人多數是以「性愛分離」的方式在進行活塞運動,但多數的人卻不知道因為自己沒有讓女人享受性愛過程,導致彼此之間情感越來越薄弱,當性愛流於形式,你能說這不是性愛分離的性嗎?

更遑論波蘭政府與天主教教會互相踢皮球,不斷用市面上已經有很多談性愛的書籍,為什麼米夏琳娜覺得自己的書籍有資格比他們更優秀、更有資格出版來回堵米夏琳娜與出版商的堅持。

令人津津樂道的是,米夏琳娜直接回嗆:這些談性的書,作者都是男的(男性本位),你憑甚麼覺得沒有陰道的人,可以明確的說出陰道高潮到底是怎樣的?被堵的說不出話的波蘭政府與天主教教會,便開始拿米夏琳娜的婚姻道德問題說嘴(與前夫的三人行開放式性關係、離婚、當船長的小三等),這種靠北感大概就像是網友會嗆海鮮 CHILL CHILL 的酋姐跟海鮮有過炮友的經驗,所以沒有資格說性愛合一的滋味是怎樣的一樣荒謬呀…….

《性我者得自由》性愛的藝術各大亮點

首先,酋姐當然要將《性愛的藝術》這本書中要用的私密處詞彙列為第一名,我們可以從「妹妹、餃子、女陰到我們現在都很熟悉的陰道二字」,米夏琳娜透過這些不一樣的字詞,不斷和當代社會風氣溝通,並試圖找到政治正確性的平衡,確實令人玩味萬分。

更有趣的是,酋姐很喜歡米夏琳娜推薦給病患的各種性愛的方式,像是能發洩情趣的希臘式高潮(肛交)、利用想像力的角色扮演遊戲(COSPLAY)、野外打炮等,這些放在現代都是非常合理,且確實能夠刺經性愛高潮小撇步,更令人讚嘆萬分米夏琳娜思想之前衛啊!。

但難道米夏琳娜的《性愛的藝術》就這麼的女性本位,對男人來說完全毫無用武之地嗎?事實上,米夏琳娜認為,比起女人,男人更該閱讀《性愛的藝術》這本書(因為他們是多數時間的主動方、攻擊者)。因此,自古流傳的千古難題,隨著劇中人物的嘴中問出來了:雞雞大小真的很重要嗎?

哀,真的很多人都在問海鮮跟酋姐,跟外國人打炮真的比較爽嗎?他們的雞雞真的比較大嗎?來~米夏琳娜在電影中直接點名重點:你長得很帥,雞雞大小不重要(但當然遇到光一這種傳說中的奈米屌,雞雞的大小就真的就很重要啦哈哈哈哈),在陰莖是正常大小的狀況之下,米夏琳娜認為要讓女伴爽的關鍵,其實是技術!那怎麼獲得這些高超的技術呢?當然就是要來細細閱讀《性愛的藝術》啦!

另外一個千古難題,就是「自慰」的合理化。相信即便是現在正在閱讀該文章的你們,也會對談起自己會自慰這件事感到有些害羞,有些人甚至是認為這不是個正當的行為。但是!米夏琳娜也慎重的告訴了我們:愛自己怎麼會是不健康的事情?自慰就跟吃飯、喝水、睡覺一樣,是再正常不過的生理需求,何必感到羞恥呢?甚至,你該自豪自己竟然是如此地愛著自己!

你來自陰道,你也不是空心菜娃娃

我很喜歡米夏琳娜用這句去懟政府官員與教會人士的那刻,是呀!當別人問我們來自哪裡的時候?你可能想過全世界六十多億的人口,都是來自於陰道,來自這麼神聖的領域,那為什麼陰道的擁有者,卻無法獲得她應該享有的快感與高潮呢?高潮能夠拉近兩人「心」的距離,更能讓你體會性愛合一的美妙滋味,這趟由米夏琳娜所帶領的性愛啟蒙之旅,就是希望能讓各位更了解到:自己是身體的主人,只有你自己能為自己做主。

文章的最後,酋姐還是要老話幾句,我們希望每個聽過海鮮 CHILL CHILL 這個性愛 podcast 頻道的粉絲都可以擁抱自己喜愛性愛的模樣、擁抱自己享受高潮的模樣、擁抱自己學習性知識的模樣、擁抱且喜歡這個既誠實又真實的自己?,如何享受性愛的藝術,決定權就在你的手中!

《性我者得自由》補充資料

  1. 米夏琳娜所發表的專業書籍《性愛的藝術》,在波蘭狂銷700萬冊,更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中文也有唷)在各國發售。米哈林娜四處碰壁後,憑藉著她平時幫助過的女性病人,自發組織起來,為她宣傳該書,更透過偷偷來的「地下印刷」,一步步印刷出《性愛的藝術》,在當時更引發了洛陽紙貴的轟動效應。《性愛的藝術》不但是米夏琳娜的科學之作,同時也是注入她與當時的船長愛人的愛之點滴。
  2. 圖片來源:GOOGLE
  3. 電影《性我者得自由》這邊看
厭世旅人酋姐聊旅行、美食、好物、性愛與異國文化!酋姐日常:行銷人+百萬部落客+Podcaster,想看美照跟吃美食,我們來去酋姐IG@chillchill_der,想談性說愛,來聽酋姐Podcast「海鮮CHILL CHILL」,當然也不要錯過酋姐的個人部落格:Hola!酋姐來求解
厭世旅人酋姐聊旅行、美食、好物、性愛與異國文化!酋姐日常:行銷人+百萬部落客+Podcaster,想看美照跟吃美食,我們來去酋姐IG@chillchill_der,想談性說愛,來聽酋姐Podcast「海鮮CHILL CHILL」,當然也不要錯過酋姐的個人部落格:Hola!酋姐來求解

 

最後工商時間~~想知道更多吃喝玩樂、美妝保養文

當然就是追蹤我的IG:@chillchill_der

想知道更多更多兩性專家不會教你的事系列

當然就是把海鮮CHILL CHILL的PODCAST聽起來

馬上就能收到最新、最不正經(?)的資訊

那我們下次見啦,安妞安妞

大家都在看的電影影評總匯

《從前,有個好萊塢》,這封寫給好萊塢的黃金童話情書

《神鬼獵人》+《丹麥女孩》,細數那些戲劇的自我對話

《我就要你好好的》人生只有一次,讓雙方蛻變成長的愛

《華爾街之狼》的貪婪人性,是否能讓你輝煌後墜落再起

《愛的萬物論》教會我們的那些事,婚姻是否能永恆?

《我們的愛一言難盡》Newness,就讓我們開放式關係吧!

《因為愛你》CAROL電影版,帶你如何以愛為名

《末代皇帝》溥儀的傳奇一生,有點傷、有點悲

《波希米亞狂想曲》典藏皇后合唱團的情與欲

《性我者得自由》更得高潮,女性性革命到底多重要?

《艾蜜莉在巴黎》粉紅泡泡太超過?其實這是美式想像 

七部你不可不看的女力找自我電影

美劇影評|充滿粉紅泡泡的美式想像,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太夢幻?

安安大家好~~最近懶人癌末期的酋姐又回來啦~~作為一個美劇狂魔,酋姐怎麼能不跟大家分享我近期的新歡《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呢?

閱讀全文 美劇影評|充滿粉紅泡泡的美式想像,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太夢幻?

影評|走進《末代皇帝》溥儀的傳奇一生,The Last Emperor從皇帝神壇走入人間

你知道嗎?寄生上流並不是第一部

問鼎奧斯卡的亞洲主題電影!

早在1988年,也就是第60屆奧斯卡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就曾橫掃九項大獎

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

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

最佳剪輯、最佳原創電影配樂&最佳混音等

到底《末代皇帝》厲害在哪?

還能在近期直接數位修復版重現大螢幕

廢話不多說,就讓酋姐直接爆雷給你們看~(喂

悲劇性色彩的終極代表:溥儀

從小到大,我最討厭讀的就是清末民初的歷史

但或許因為混亂,更顯得趣味橫生

所被翻拍的影視作品更是如雨後春筍

因此,這幾年也陸陸續續意外接觸相關時空之作。

從來不及說我愛你、少帥、辛亥革命等

都能讓人進入到當時政權不斷更替的混亂

以及亂世出英雄的道理

但可惜的是,對於愛新覺羅溥儀

他卻注定一生只能成為各大政權中的傀儡

歷經荒誕的「三上三下」,甚至再度成為階下囚

這位三歲即稱帝的清遜帝

在歷史定位上可謂是富有豐富的悲劇性的色彩

有些人更把他「三上三下」的經驗

視為一種跳梁小丑的展現

回過頭來看《末代皇帝》中的溥儀

導演貝托魯奇顯然是放了更多憐憫在他身上

至情至性,只求一歸宿也

以情感面來說,綜觀溥儀一生

身邊來來去去的人何其多

光是妻妾就有婉容、文繡、譚玉齡等五人

但或許為使故事更專注在他與國家的情感之上

導演貝托魯奇將心力集中在溥儀與

乳母、婉容與文繡等三位舉足輕重的女性

並佐以義大利特有的電影美學

置入種種情慾卻不煽情

隨著溥儀長大,越來越多的

「西式」思維與衝突也逐一加入劇情

如溥儀配戴眼鏡、與太妃們的衝突、騎腳踏車等

當然,我們也不能錯過新式女子想法的萌芽

如文繡直接發報公告離婚、川島芳子成為間諜

甚至是婉容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日本人的不滿

與溥儀不再碰她的心酸

(但姊姊~溥儀就是個性無能人類啊啊啊)

都是女子身份地位及心理狀態的昇華

封建的中國在八國聯軍之後

受到了非武力的全面洗臉後

終於走入了「中國猛醒」階段

家在哪?國又在哪?

對於一個三歲就成為皇帝的溥儀

他同時也在這個時候

賦予自己革新中國的遠大抱負

就如同他的先祖康雍乾那般

渴望帶領中國再度迎向高峰

「只是,我們回不去了。」

沒有利用價值,那麼我是誰?

從歷史面悲劇來談,終其一生

溥儀都因「利益價值」而被關著

在中外各大政權中載浮載沉

卻始終拽不到一塊浮木

無論是1924年被鹿鍾麟等人驅趕出紫禁城

又或是1928年軍閥孫殿英盜東陵

以及1924年後寓住天津

受到日本人的監視與循循利誘

到底背信棄義的是中國?是國民政府?

是自己一心想重耀的滿洲?

還是理應成為盟友的日本?

我相信,溥儀恨得不淺。

此外,令我印象相當深刻的片段

便是有關「鴉片」的描述。

只要對晚清歷史有些接觸的人

想必都知道鴉片在當時佔有怎樣的地位

而在《末代皇帝》中鴉片之於溥儀

更是超越前幾位帝王的傷痛

撇掉母親與婉容皆因鴉片撒手人寰的原因

為使國家有錢打仗但又找不到金援

滿洲國只好賣鴉片給「國民」

以賺取更多的錢財得以投資在戰爭之中

在成為階下囚的溥儀

看到螢幕上播映的這一幕

內心又該有多悲傷?又該有多無力?

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是

在歷經國共內戰後,國民政府遷台

後續發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歷史

對台灣人來說其實是相當陌生

我們只知道紅軍、毛主席、共產黨、文化大革命等名詞

卻不知道清楚在民國38年後中國歷經多少「淸算」

透過溥儀被關的十年

我們走入了中國那難以與人道的過往

從皇上的龍椅,走入常人的生活

在《末代皇帝》中

最為屈辱卻也最注入「人味」的

莫過於在撫順戰犯所改造的那十年。

從小養尊處優的溥儀

雖然在生活上可謂無虞

但在情感生活上卻是空洞不已

他看似溫雅,但卻脾氣暴烈

終其前半生,他都在對皇帝之位汲汲營營

直到正式成為「階下囚」

從懺悔書上的一字一句

到所長擠牙膏式半開導半勸誡

溥儀終於走出他是皇帝的框架

他也終於在出獄後

拋下皇家子弟的框架

像正常人般騎著車、買著菜

綜觀溥儀的傳奇顛簸人生

《末代皇帝》提供給中西影視觀眾

一個更加全面的角度,去看百年前中國發生之情事

不但以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

以及老師莊士敦《紫禁城的黃昏》為劇情主要基底

劇組更做了長時間的資料搜集和研究調查

為求貼合史實,更找來溥儀的胞弟「溥傑」來做歷史顧問

無論是場景的佈置、光與影的轉換

甚至是演員的服飾與妝容

(不要懷疑~那時候他們臉真的都畫這麼白)

無疑是將觀眾帶回到一百年前的「舊中國」

我很喜歡導演貝托魯奇與編劇時不時置入的隱喻

並透過色彩美學,建構溥儀的每個人生階段:

勞改營的灰藍色調、小帝王時期的黃紅喜氣色調

偽滿州國傀儡皇帝的冷峻藍紫色調

成為園丁後期的陽光與清新綠色調

最為巧妙的,莫過於影片前後段所出現的「盒之蟋蟀」

無疑象徵著溥儀悲劇性的囚者人生

最後打個岔,其實酋姐在觀影過程中

一直覺得因為尊龍長得太帥

溥儀本人那種跳梁小丑的悲劇性格反倒有點被稀釋掉

觀影時一直在內心大吼姨母疼你呀(喂!!

好啦~~看到酋姐這麼認真的介紹

(其實還有拍攝手法與演員之類的~太多都可以講了啦~但我懶哈啊哈哈哈)

你也對這部曾橫掃奧斯卡的超經典之作

全台戲院32週年數位修復版經典再映

拜託你一定要買票進去看好嗎!

那我們就下次見啦~安妞

劇照提供:甲上娛樂

大家都在看的電影影評總匯

《從前,有個好萊塢》,這封寫給好萊塢的黃金童話情書

《神鬼獵人》+《丹麥女孩》,細數那些戲劇的自我對話

影評|時間就是你最大的敵人,《1917》這樣賺觀眾眼淚

黑色喜劇經典!災難藝術家、老娘叫譚雅這樣演繹人生苦澀

《我就要你好好的》人生只有一次,讓雙方蛻變成長的愛

《華爾街之狼》的貪婪人性,是否能讓你輝煌後墜落再起

Marriage Story《婚姻故事》 帶你探討愛的本質

《愛的萬物論》教會我們的那些事,婚姻是否能永恆?

《我們的愛一言難盡》Newness,就讓我們開放式關係吧!

彩虹下的破碎靈魂,《茱蒂》一個巨星的誕生與殞落

不存在的房間,打開你心門內最溫暖的一塊

《因為愛你》CAROL電影版,帶你如何以愛為名

《末代皇帝》溥儀的傳奇一生,有點傷、有點悲

《波希米亞狂想曲》典藏皇后合唱團的情與欲

《性我者得自由》更得高潮,女性性革命到底多重要?

無雷影評|只有自己能救自己,玩具總動員4這樣尋找自我的真正價值

看完本屆令人哀傷至極的奧斯卡後

酋姐突然想起來

之前曾經寫過《玩具總動員4》的觀後感???

想一想決定還是來跟大家分享個

跟之前的作品比起來

這次的影評會精巧可愛非常多~

(其實只是因為一個月內寫太多影評快升天?)

這次就讓大家換個輕鬆口味吧!

秉持近幾年迪士尼影業近幾年的政治傾向,在作品上越來越側重在角色生活啟發與對自我了解。甚至更衍伸到對於真愛的定義、女性意識崛起,最好的例子莫過於2014年的《黑魔女》。

而這次所談論的主人公《玩具總動員4》,即是在這樣的脈絡下,試圖在本來的架構內擴增其格局之肯能性,並特別加重幾位女性角色的側寫,不但將過往冒險家精神投注在其身上,更增加多位女性角色,點描出女性大無畏、勇敢成長的精神。

而隨著觀影時間的推進,你可以發現不只是胡迪與牧羊女之間感情的轉化與回溫,在玩具總動員系列的幾個主要角色,如巴斯光年、翠絲,甚至這次的新人物FORKY等,也在彼此不盡相同的遭遇間,或多或少地自我投射,藉此找到心中缺漏的那一角、面對曾經或正在發生的缺憾,並在勇於克服後再度定義自身。

如詩人陶淵明一生之境遇,他秉持「出走是為了歸隱」,而人同時也只有在追尋過後,才能認識到真正的自己,找回返家之路。除了認識自己,《玩具總動員4》更成功向觀眾傳達出:「你不需要等待他人的拯救,因為你就是你,唯有你自己,才能幫你活出精彩。」的中心主旨。Chessy but classic. 推薦在生活中迷惘的你,一同在歡聲笑語中找到自我!

大家都在看的電影影評總匯

《從前,有個好萊塢》,這封寫給好萊塢的黃金童話情書

《神鬼獵人》+《丹麥女孩》,細數那些戲劇的自我對話

黑色喜劇經典!災難藝術家、老娘叫譚雅這樣演繹人生苦澀

《我就要你好好的》人生只有一次,讓雙方蛻變成長的愛

《華爾街之狼》的貪婪人性,是否能讓你輝煌後墜落再起

《愛的萬物論》教會我們的那些事,婚姻是否能永恆?

《我們的愛一言難盡》Newness,就讓我們開放式關係吧!

彩虹下的破碎靈魂,《茱蒂》一個巨星的誕生與殞落

不存在的房間,打開你心門內最溫暖的一塊

《因為愛你》CAROL電影版,帶你如何以愛為名

《末代皇帝》溥儀的傳奇一生,有點傷、有點悲

《波希米亞狂想曲》典藏皇后合唱團的情與欲

《性我者得自由》更得高潮,女性性革命到底多重要?

《艾蜜莉在巴黎》粉紅泡泡太超過?其實這是美式想像 

2021年七部你不可不看的大女主找自我電影

影評|你看見彩虹下的破碎靈魂嗎?屬於《茱蒂》的,一個巨星的誕生與殞落

2020年的奧斯卡實在是太讓人傷心,完全沒想到山姆曼德斯居然會錯失最佳導演??氣得酋姐只好再來快速地重溫一下Judy (喂)從《樂來越愛你》,到《波希米亞狂想曲》,直至今年的《火箭人》,歐美近幾年可說是卯起來拍音樂(傳記)電影,而最新的接班人,即是沉寂了好一陣子,才以茱蒂嘉蘭音樂傳記電影《茱蒂》復出的芮妮齊薇格(Renée Zellweger)。

我對芮妮齊薇格(Renée Zellweger)最強烈的印象,莫過於大家應該都有看過的《BJ單身日記》系列,(同場加映:BJ有喜~在愛情裡,我們都是Bridget Jones !),以及還有她越來越變形的臉吧!(喂??)如果你還記得她曾經在《芝加哥》(Chicago)中飾演過蘿西哈特,肯定對她能歌善舞的身影印象深刻。有著好歌喉、細膩演技的芮妮齊薇格,這次所主演的《茱蒂》(Judy),即是關於好萊塢黃金時代的一代傳奇女星茱蒂嘉蘭(Judy Garland)。而電影上映這年(2019年),同時也是茱蒂嘉蘭逝世的50週年。

與一般人物傳記電影聚焦的方式較為不同,《茱蒂》不將茱蒂嘉蘭的傳奇一生娓娓道來,而是選擇將故事背景直接定在1969年。過去曾是大眾銀幕偶像的茱蒂嘉蘭,在當時演藝事業已然亮起紅燈,甚至可說是走到窮途末路。她不但陷入龐大債務危機,也將失去兩個孩子的監護權。同時也因過去的人生經歷(婚姻、事業、個人身心與精神問題等),飽受各方各面的心理壓力,更長期受藥物成癮所苦。為堅守孩子的監護權,可說是裡外不是人。在業界友人說服之下,茱蒂嘉蘭決定接受倫敦The Talk of the Town夜總會為期五週的工作,這不但是她的一線生機,更是證明自己存在意義的機會。

而回歸到劇本層面,我必須說,其實《茱蒂》在敘事線上有些凌亂,又或是說,導演跟編劇想要述說的隱喻及小巧思太多,但卻都不夠明確。可能因怕提及敏感話題:比如說從小被媽媽及米高梅影業(Metro Goldwyn Mayer, MGM)創辦人路易斯梅爾 (Louis B. Mayer)身心霸凌,長期服用抑制食慾的藥物,並只能喝雞湯、黑咖啡果腹,睡不著就吞安眠藥,需要連拍七十二小時就逼迫吞食興奮劑,真的餓到不行則是抽幾支菸,以及提供更多藥物。

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她甚至在十歲就曾被媽媽以提神為由吸安、在拍攝片場被路易斯梅爾(Louis B. Mayer)猥褻(強暴)、威脅過,以及為保持玉女形象而墮過胎等經驗(除了藥物在電影中頻繁出現,其餘部分在電影中完全沒有提及??),這些關於小時候的片段,都是很點到為止,以至於有種英式作品的含蓄,甚至可以說是重重提起輕輕放下,力道頗為不足。

而比起整片觀影過程,預告片的片花更可說是歡樂上許多,甚至對某些觀眾來說,會以為《茱蒂》就是部黑色喜劇(同場加映:黑色喜劇再進化~災難藝術家、老娘叫譚雅!自傳電影正當道),角度上或許有些誤植。因此,導致對於茱蒂嘉蘭生平不夠了解,或是對於電影細節處著眼不夠的觀影人來說,或多或少難以帶入茱蒂嘉蘭在電影後段後續逐漸脫序的行為,想要入戲,門檻確實有點高。個人認為,如果劇本可以更大膽一些,又或是敘事線再理的更明確,或許本屆奧斯卡的原創劇本,就有機會入圍。

而雖說在劇本的設計並非盡善盡美,但經過好些年的沈澱,芮妮齊薇格確實準備好要進入(又或是說投射)這個與自己在好萊塢生平有些相似的角色。透過精湛的演技,她細膩詮釋出茱蒂嘉蘭的脆弱、渴望愛、落寞中卻仍懂得幽默,並照亮人心的多面特質。像是醫生問她有沒有服用藥物改善其憂鬱症症狀,她直接吐嘲自己服用四任丈夫但都沒有屁用;又或是那句你說我必須離開我的小孩,才能賺到足夠的錢陪伴我的小孩,都是劇中的經典台詞之一。

此外,芮妮齊薇格更是親深演唱、舞動片中所有歌曲,使這個角色能顯得更為圓滑,如果不是經過她的消化,就以劇本的設計上,是沒有辦法將茱蒂嘉蘭呈現的如此圓形。這也讓我想到當年《丹麥女孩》所曾走過的舊路??,但可惜的是,當年的艾迪瑞德曼沒有用力下去,不然影帝可能又是他了~(同場加映:神鬼獵人+丹麥女孩~戲劇的自我對話

雖說劇本敘事方式並非本人所喜,但我當然是有幾個很心水的部分。如電影片尾特意引用她的成名之作:《綠野仙蹤》中的對白:「A heart is not judged by how much you love but by how much you are loved by others.」這句話放在茱蒂嘉蘭身上可說是無比真實。

在她 47 年的人生歲月中,茱蒂嘉蘭超過40年都在舞台上表演,她屬於舞台也需要舞台,她更為觀眾的愛而活,「如果我不唱歌,我會不知道我是誰。」這句話,我想是相當貼合著她的生活處境。無比絢爛的聚光燈下,有著如此痛苦撕裂的靈魂,又真有哪些人真正懂得?

與其相呼應的是,近幾年南韓演藝圈藝人一一自殺身亡,他們就像一個個茱蒂嘉蘭的縮影。各國藝能界日復一日地製造、消費著一代代的偶像巨星,他們被期待應該要夠夢幻、夠完美,他們胖不得、醜不得,行為更不能脫出社會大眾所建立出的秩序,稍有不慎便會被放大檢視,演藝圈亮麗的背後,又有多少人能夠終忠於自我?又有多少人最終被其黑暗所吞噬?

雖說整部片的調性陰鬱,卻也不乏溫暖的片段。最為溫暖(但明顯是虛構??)的一刻,莫過於茱蒂嘉蘭來到一對同志粉絲的家,她吃著根本不能說是炒蛋的蛋,卻露出無限的包容。聽著兩位如何鬥嘴、又如何克服愛的過程。如此有趣的笑聲遍野、真誠的相處,在她47年的人生歲月中,又有幾次呢?這個片段很顯然是在呼應《綠野仙蹤》的桃樂絲,真誠接納與眾不同的朋友的設定,茱蒂嘉蘭不但可說是第一代同志偶像,她所演唱的《彩虹之上》不但表達對美好世界的憧憬,對LGBT族群更是有重要意義。

另外令人揪心的一幕,在於片中女助理在合作結束後,請她吃蛋糕藉以告別。她小心翼翼叉起一小塊入口,那句「真好吃啊!」,也許是幾十年來第一口蛋糕,在眾人唾手可得的小確幸面前,她卻顯得小心翼翼、更是格外卑微。

電影結尾一場無從考據是不是虛構的大合唱時間(同樣又是那對同志伴侶??,根本就是本片最佳綠葉),為《茱蒂》這部電影寫下溫馨的句點。或許,當時的人們不夠懂你,但50年後,透過妳的音樂,我們或許都更懂得愛的真諦。願每個茱蒂嘉蘭,都能追尋到心中的彩虹。

大家都在看的電影影評總匯

《從前,有個好萊塢》,這封寫給好萊塢的黃金童話情書

《神鬼獵人》+《丹麥女孩》,細數那些戲劇的自我對話

黑色喜劇經典!災難藝術家、老娘叫譚雅這樣演繹人生苦澀

《我就要你好好的》人生只有一次,讓雙方蛻變成長的愛

《華爾街之狼》的貪婪人性,是否能讓你輝煌後墜落再起

《愛的萬物論》教會我們的那些事,婚姻是否能永恆?

《我們的愛一言難盡》Newness,就讓我們開放式關係吧!

《因為愛你》CAROL電影版,帶你如何以愛為名

《末代皇帝》溥儀的傳奇一生,有點傷、有點悲

《波希米亞狂想曲》典藏皇后合唱團的情與欲

《性我者得自由》更得高潮,女性性革命到底多重要?

《艾蜜莉在巴黎》粉紅泡泡太超過?其實這是美式想像 

2021年七部你不可不看的大女主找自我電影

影評|時間就是你最大的敵人,《1917》一鏡到底這樣賺觀眾眼淚

安安大家好~~酋姐又回來啦!?雖然說在2020的奧斯卡,由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執導的《1917》居然沒有獲得最佳導演(酋姐差點被氣死唷~),但也導致很多捧油超想知道這部描述百年前的一鏡到底戰爭電影到底有什麼驚人之處、我是不是得先做完功課再去看呢??? 廢話不多說,酋姐的影評與心得都準備好啦!

《1917》:前言

作為一部百年前的歷史戰爭電影,《1917》真的算是我少數在觀影英式歷史電影前(或觀影中),完全不用做任何功課,便能看懂故事的演進。還記得當時看由瑟夏·羅南瑪格·羅比所演繹,蘇格蘭女王瑪麗上斷頭台的《雙后傳》(Mary Queen of Scots)、以三條敘事線輪番進行的《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以及邱吉爾為宰相,因二戰久攻不下而芒刺在背的《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這幾部都是很需要在觀影前了解其背景故事(最好還要記得人名??),方能不出戲的繼續看下去。但我必須說,《1917》無疑就是一部爽片,而且還是很神、很有內容的那種。(簡稱神之爽片?)以下我將透過敘事手法、攝影技術、以及小彩蛋及文學隱喻,來為大家分析一下這部神之爽片。

《1917》:一氣呵成的藝術敘事手法

與其他戰爭電影那些充斥曲高和寡的歷史背景、如鴨子聽雷的軍中專業術語背道而馳,《1917》可不走這條老路(喂??),而是以大量的畫面、光影變化與人聲以外的聲音來說故事,這不但是回歸電影藝術性的追求,同時也是致敬電影本質。

如果你有看過由馬丁·史柯西斯導演的《雨果的冒險》(Hugo),應該很難忘記電影中不斷提到的喬治·梅里葉(Georges Méliès)的各種奇幻作品。作為現代電影的先驅,無論是《月球旅行記》、《可怕的土耳其劊子手》、《魔法師與活人頭》喬治·梅里葉的作品無疑是建立出早期電影的雛形,更也打造出當時視覺文化所能帶給人們的想像之雛形。

當時的電影不需要多加言語,透過人物生動的表情,誇張的戲劇效果(在這裡可以對應到《1917》內不斷出現的爆破及槍戰場面),即可陳述電影的推演、劇情的發展。但在電影文化的不斷發展後,所謂對劇情的要求、合理化與精彩絕倫的標準越發升高,如果無法用畫面成陳述導演與編劇想要傳達的信念或是資訊,便只能投身至透過對白來實現。

回過頭來談論《1917》本身,從敘事角度及過程來談,它成功地將長達五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軍人的心路歷程、民眾的恐慌與不安、甚至對歷史文物及建築之破壞,完美集中在兩個小時內,你可以說它是很完整的社會縮影,甚至你還可以幫他當作更為藝術性的「紀錄片」。看到結局,如對不熟悉歷史的觀眾來說,我們不會知道英軍到底贏了戰爭沒有,也不會知道下週會不會又要再攻德軍,因為這部電影所要描述的並不是這次或之後的行動到底贏了沒有,而是透過戰爭,「改變了人們什麼」。

《1917》:一鏡到底的技術挑戰

除在敘事手法致敬電影的本質,又被國外影評人戲稱是「紀錄片」的《1917》,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其「幾乎」一鏡到底的技術挑戰。說到一鏡到底,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2009年,由Super Junior《Sorry Sorry》MV的拍攝過程,就已經讓團員大呼很難~呀,那麼一個作為兩個小時的電影,在鏡頭的轉化下都沒有出現過多剪輯的畫面,拍攝上又有多難?

攝影指導羅傑狄金斯(Roger Deakins)及其攝影團隊,很巧妙的運用人物角色的移動,來運作他述說劇情的畫面,攝影機可說是無時無刻「黏」在准下士William Schofield(George MacKay)與Thomas Blake(Dean-Charles Chapman)兩位小兵身旁,紀錄著他們從樹下懶洋洋地醒來、惴惴不安地走進指揮中心、發狂地為了不可能的任務任務穿越槍林彈雨,貿然前往未知的命運。同時之間,正在觀影的我們也跟著他們的腳步,一同見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血腥殺戮,整整兩個小時都提心吊膽,深怕一個不注意會落入敵軍的陷阱之中。

但當然硬要挑剔的話,在電影開場的30分鐘內,觀影人難免都會有些暈眩,確實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但這種感覺很有趣的是,我們甚至可以把它衍伸觀眾對於戰爭不熟悉所有的噁心感、暈眩感,但隨著電影的推演後,觀影人不但跟著慢慢適應,甚至還有種自己正在帶著VR設備,身歷其境的「沉浸式體驗」,更遑論一個個爆破場面百分百,刺激萬分呀!

《1917》:情感投射與文學隱喻

(一)主角光環

很多這種類型的電影,都會營造出主角就是絕對的「理想主義者」、或是絕對的「好人」,比如說《美國隊長》就是一個很完美的例子。但我必須很認真的告訴你,《1917》這部電影真的不是。William Schofield是個不喜歡多管閒事、有些愛抱怨,但又有點暖的人;Thomas Blake則是有點無腦、有點丑角卻又令人討厭不了他的小胖(喂!),他們兩個都不能算是一味的好人,也在任務執行的過程,歷經多重情感掙扎與轉化,因而造就最後的自己。

回過頭來說說主角光環這件事。與許多的電影相比,《1917》的主角William Schofield真的很沒有主角光環。不但在片頭一開始,就很賽的被朋友Thomas Blake一同被叫進指揮中心,還在不可能的任務執行不久就惡狠狠地被刺傷手、差點被活埋、喝沒幾口牛奶就差點被墜機的機身燒死,好心地救人出來,卻眼睜睜看到Blake的慈善之心卻被敵方所殺,還得放他橫屍片野,最後隻身闖關,最後雖然死不了,但也被搞得不死不活。(以下再寫下去就真惡暴雷無極限,本人決定就此暫停XD)你說說往後他的生命,還能跳動著嗎?

另一個相當諷刺(?)的主角光環,則是三大超紅演員:如本人這輩子永遠的愛人Colin Firth(喂? ?)、Mark Strong以及Benedict Cumberbatch(就是BC奇異博士啦!),不但幾乎都是打醬油的出場(好啦,嚴格來說Mark Strong所飾演的Captain Smith戲份還稍微多一咪咪?),根本就是淪為超級配角,可可說《1917》為使觀影人更能投射在主角的生活體驗之中,甩開戰爭片一定要有一個強勢而當紅主角的定律,可謂用心良苦呀~

(二)休憩的樹、櫻桃樹、花瓣

從片頭開始,William Schofield與Thomas Blake兩人午睡休憩的樹,到兩人在執行不可能的任務當中,所看見德軍砍伐的櫻桃樹等,甚至是大河中的櫻桃樹的花瓣,他們所代表的意義,都是對於回歸田園世界(平凡小老百姓生活)的渴望,更是一種對希望的渴求。

很有趣的是,櫻桃樹的意象在《1917》裡面,不只是賦予了田園的意象,如果你還記得William Schofield與Thomas Blake 在看見一棵棵櫻桃樹皆被德軍砍毀,此處所要隱喻的更有對於生死觀的重新描繪,將東方的生死美學重新轉化,將「死了就是死了」的世界觀,變形成「你殺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的無窮概念,這也跟戰爭為誰而戰,誰又該犧牲奉獻的價值觀不謀而合。

(三)出征曲與家的意象

其實在這部電影中,家的意象是很少被提及的。但透過幾次出現的照片、Thomas Blake的戒指,甚至最為明顯的是William Schofield和Thomas Blake的一段對話。Thomas Blake認為能夠回家哪裡不好,他巴不得能常常放假回家,William Schofield卻說:「回家表示又要再一次的與家分離,表示戰爭還沒結束,我一點也不想回家。」確實點出軍人對家渴望的情感,卻又透露著無盡的懼怕。

第二個在《1917》中令人相當深刻的便是,第二軍團的軍人團團聚在一起,聽著歌者唱著出征曲。這首出征曲歌出軍人對於家的渴望中,卻又帶著對生死的超脫,試圖在另一戰開始前,撫慰軍人千瘡百孔的靈魂。家,就在不遠。(此處的家酋姐個人解讀為死後的世界,或是生前的家)

(四)教堂、女人與小孩

相信大家在看到William Schofield為躲避德軍亂槍掃射的危機,而躲進類似防空洞的小空間,他遇到了一法國女人與小孩,其實兩個人所代表的即是耶穌與聖母瑪莉亞。而如果你有留意細節,你能注意到當時的背景是已斷壁殘垣的教堂,甚至還有一個畫面,停留在破碎的十字架上。這其實所要影射的是,到底對民眾來說,什麼才是救贖?什麼才是希望?當你從前的信仰已經被摧毀,當你的聲音不能被神所聽聞,你人生的信念,又是否會遭到動搖?你是否還能堅持最初的信念,向神告別、向家告別?

《1917》:電影的純粹之美

總的來說,如果你一點都不想知道,酋姐上面所列出的幾個《1917》的文學隱喻,也不想知道《1917》破格性的創新,那麼對你說,《1917》真的就是定位在神之爽片,更不用說還有三個打醬油的超級巨星。??

但除了神之爽片,《1917》更接續著墨西哥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所欲脫離好萊塢一味追求的商業電影模式,打造出演員與自身角色對話的巧妙空間,並透過攝影師艾曼紐爾·盧貝茲基(Emmanuel Lubezki Morgenstern)的獨特創造力,將其精華至作品《鳥人》(Birdman)、《神鬼獵人》(The Revenant)之中。

導演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與攝影指導羅傑狄金斯(Roger Deakins)試圖以乾淨俐落的「一鏡到底」之拍攝手法,巧妙完成這令小兵在戰場上送信的驚心動魄。更使出傳說中的「前後呼應法」,頭也坐在一棵樹下,尾也坐在一棵樹下的結束。雖然很多人抨擊這結局很爛~但就以文學的角度,有些時刻無須言語,只要兩張照片、一個眼神、一行字、一個吻、一個可能的終點。

大家都在看的電影影評總匯

《從前,有個好萊塢》,這封寫給好萊塢的黃金童話情書

《神鬼獵人》+《丹麥女孩》,細數那些戲劇的自我對話

黑色喜劇經典!災難藝術家、老娘叫譚雅這樣演繹人生苦澀

《我就要你好好的》人生只有一次,讓雙方蛻變成長的愛

《華爾街之狼》的貪婪人性,是否能讓你輝煌後墜落再起

《愛的萬物論》教會我們的那些事,婚姻是否能永恆?

《我們的愛一言難盡》Newness,就讓我們開放式關係吧!

彩虹下的破碎靈魂,《茱蒂》一個巨星的誕生與殞落

不存在的房間,打開你心門內最溫暖的一塊

《因為愛你》CAROL電影版,帶你如何以愛為名

《末代皇帝》溥儀的傳奇一生,有點傷、有點悲

《波希米亞狂想曲》典藏皇后合唱團的情與欲

影評|這個小納粹太可愛!Jojo Rabbit《兔嘲男孩》戰爭下是否還能有愛?

「納粹該死嗎?我們該恨德國人嗎?」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相信對於納粹,無論是透過歷史課本,或是部分文本、影視電影的介紹,大家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一戰後到二戰期間,納粹黨對於猶太人的大屠殺,至今仍是德國人心中的一片軟肋,也是歐美國家不能隨意提起、甚至是連cosplay都是爭議滿分的題材。

Jojo Rabbit《兔嘲男孩》不專業影評

但這個在漫威宇宙獲得巨大的成功的紐西蘭導演,塔伊加維迪提(Taika Waititi)不但碰觸了這個令人髮指、禁忌力十足的主題,更是在《兔嘲男孩》中,以穿著納粹軍裝、更頂著小鬍子的形象出現在大家的面前,大逆不道地飾演千古罪人希特勒。更用一種柔軟、詼諧的方式,將當時不堪的歷史、禁忌的題材端上桌,透過正反兩極的角度,一層層頗析給觀眾,圓形化這段二戰中的人類史上的大耀進。

我納粹,我驕傲!

Jojo Rabbit《兔嘲男孩》講述一位一心精忠報國的小小德國男孩Jojo,渴望進入納粹少年團為國爭光。在這個動亂的二戰期間,德國大統領希特勒不但是他幻想中的親密友人、還有個傻呼呼的俏皮朋友優吉,以及風趣幽默,賦予生活正面陽光的媽媽Rosie(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

在電影開頭,導演便以幻想希特勒與Jojo兩人鼓勵性的納粹口號「希特勒萬歲!」(Heil Hitler!),為電影營造出極度歡樂的開場。畫面一轉,主角Jojo來到了納粹少年團的「夏令營」,男孩進入必須學會如何冷酷地用任何荒謬的方式「殺人」,殺掉所有不合偉大的希特勒統領心意的猶太人,甚至是二戰的敵人,而女孩則是要學會如何「生子」,替偉大的希特勒統領生出更多優秀的納粹寶寶。

但這麼嚴肅的一個訓練營,居然是由瞎了一隻眼的K上尉(山姆洛克威爾,Sam Rockwell)、一臉霸凌專家的芬卡副官(阿爾菲艾倫,Alfie Allen),以及你我都很熟悉其本人搞笑功力的拉姆太太(瑞貝爾威爾森,Rebel Wilson),讓人不禁懷疑,這麼嚴肅的民族、這麼負面的主題,怎麼能夠創造出如此可愛的情調,納粹哪能這麼可愛啦!

我納粹,錯了嗎?

雖然說電影以小巧可愛作為包裝,但當然不可避免的事,導演塔伊加維迪提(Taika Waititi)主要是藉由兒童視角直視、並探討當年社會環境下猶太人所受迫害的歷史過程,同時更變換角度,從小納粹的角度來探討這些孩子們所遭受箝制思想的洗腦軌跡。

與過去我們所接觸的二戰電影,或是《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安妮日記》(The Diary Of Anne Frank)等作品截然不同的是,《兔嘲男孩》不但大幅減少戰爭畫面的呈現,也注入相當少的篇幅在描述納粹的惡行、集中營與毒彈等,編劇與導演用意並不是要將納粹份子的邪惡無限巨大化,反倒從少年團、到Jojo意外發現姊姊房間潛藏著一位猶太姊姊Elsa,不安的分子進而在揭露與隱藏中不斷掙扎。就如現今某些國家,人民因為沒有機會、無法接觸到「世界的真實」,所以更為容易被箝制思想、進而灌輸極端思維。《兔嘲男孩》即是要表示在當時的歷史脈絡下,多少納粹是被迫成為「愛國者」。

而透過Jojo的視角,不但重新建立納粹與猶太人之間種族迫害的歷史軌跡,也從Jojo和Elsa從兵刃相見的互動,而到後來Jojo決定要寫一本能夠揭露納粹人的書籍,觀眾得以能用「小納粹」的角度去看迫害猶太人這件事本質上的荒謬:因為猶太人是人魚交生下的怪物,他們頭上有角、屁股有尾巴、所以我們要撲滅害蟲,這一切竟使得納粹當年的惡行,顯得無知與可愛,更不用說那些立志成為一個納粹,迫不及待想上戰場奮勇殺敵的小納粹們。

Jojo Rabbit:述說愛的勇氣

畫面再一轉,Jojo母親Rosie這個角色所代表的是與戰爭相對的概念:「愛與包容」、「愛與和平」。從Jojo與Rosie的互動,Rosie不斷告訴自己的孩子要懂得愛人、愛人的力量何其偉大。當孩子不懂得尊重,她綁起Jojo鞋上的蝴蝶結,讓孩子懂得正視自己的謬誤,進而認錯;當孩子吵鬧、需要父親之時,她一人唱著雙簧,藉以安慰孩子躁動的心。

另一個令人感到動容的角色,則是曾經也是小納粹的K上尉。與Jojo有著同樣社會成長背景的K上尉,在面對成為甘願為國賣命,唯希特勒至上的國家機器,又或是能夠保有自我意識,懂得自我懷疑的人生道路上,或許他曾經遲疑,也曾想跳脫,因此他選擇在潛藏在Jojo家Elsa身份即將曝光的時刻,伸出援手,也在Jojo即將和其他納粹一同被處決時,扯掉他的衣服、惡言相向的指出他是猶太人,進而使Jojo逃過一劫。但卻也因身在這個時代,當國家需要他挺身而出時,他仍必須是那個為國而衝鋒陷陣的士兵。

隨著電影的推進,從一開始Jojo反抗愛的這個能力,到最後視Elsa為女友(電影中Jojo假裝是Nathan,寫了N封情書的傻勁真的是亮點之一??),或許到了電影的尾端,猶太人到底是不是生而有錯?從十歲到十歲半的Jojo,在經過母親的處決、K上尉的二度幫忙,可能還是不能清楚回答出真正的答案是什麼,但他卻了解到了當時母親Rosie對他所言,「尊重包容、散播愛、減少仇恨」的真正意義。

小納粹,其實沒有你想像的可怕!

《兔嘲男孩》藉由十歲男孩Jojo的眼睛,述說如父親形象(德國納粹帝國)的成長與毀滅。透過主角Jojo的自身經歷,整部電影所要強調的納粹精神,並不是瘋魔、大逆不道,相反的是,電影中的每個反諷之處,不但明著暗著地建構戲謔性的黑色喜劇格局,精緻可愛之處,卻也能發人省思,像是你能夠看到宣傳海報上,納粹統領希特勒的手勢,竟然不是著名的納粹禮,而是表示愛與和平的「YA手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甩開過去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批判與說教意味,《兔嘲男孩》裡小納粹的愛,從德國人對於「國族」與「家」,一味盲從的情誼,進化到對人(主要是猶太人)的愛與尊重,而這也才是這部電影所要探討的「愛」的價值、愛的真諦。觀影後更是後勁大發,絕非一般喜劇電影所能隨便觸及的高度。開春想看點不同以往的電影嗎?《兔嘲男孩》或許能是你的口袋名單!

大家都在看的電影影評總匯

《從前,有個好萊塢》,這封寫給好萊塢的黃金童話情書

《神鬼獵人》+《丹麥女孩》,細數那些戲劇的自我對話

影評|時間就是你最大的敵人,《1917》這樣賺觀眾眼淚

黑色喜劇經典!災難藝術家、老娘叫譚雅這樣演繹人生苦澀

《我就要你好好的》人生只有一次,讓雙方蛻變成長的愛

《華爾街之狼》的貪婪人性,是否能讓你輝煌後墜落再起

《愛的萬物論》教會我們的那些事,婚姻是否能永恆?

《我們的愛一言難盡》Newness,就讓我們開放式關係吧!

彩虹下的破碎靈魂,《茱蒂》一個巨星的誕生與殞落

不存在的房間,打開你心門內最溫暖的一塊

《因為愛你》CAROL電影版,帶你如何以愛為名

《末代皇帝》溥儀的傳奇一生,有點傷、有點悲

《波希米亞狂想曲》典藏皇后合唱團的情與欲

《性我者得自由》更得高潮,女性性革命到底多重要?

《艾蜜莉在巴黎》粉紅泡泡太超過?其實這是美式想像 

2021年七部你不可不看的大女主找自我電影

影評|愛情走到盡頭即是意志力問題?Marriage Story《婚姻故事》 帶你探討愛的本質

安安大家好~近兩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據說生育率不但節節上升,就連離婚率也是屢破新高。說到和離婚有關的電影,這馬上令酋姐想到 2020 年由 Nexfilx 推出,更一舉入圍奧斯卡多項大獎的Marriage Story《婚姻故事》。本次影評和以往一樣,透過文學、心理學以及角色塑造等角度來探討本片。

婚姻故事:前言

「痛苦並快樂著,我想這就是婚姻。」用這句話作為介紹《婚姻故事》這部電影,我認為是相當契合。作為一部保有一定程度的「女性主義」之作,《婚姻故事》對於父權社會的反動,相當巧妙的蘊含在兩個半小時之中,透過查理、妮可與亨利三人之間的家庭關係,佐上妮可的媽媽與姊姊、律師Nora、Bert、Jay的幫腔、破壞,觀眾一層層解構男女之間在家庭與事業中,所能夠做出的犧牲奉獻,而從每個細節的情感流轉、角色切換下,亦能看出兩性關係之間的不平等與針鋒相對。

婚姻故事:我是你的誰?

對於一部要講述平凡卻沈重(負面)的故事,要用什麼方式作為開場?是鏗鏘有力的爭吵特寫?還是寂靜如寮的靜態遠景?《婚姻故事》選擇了一個折衷的方式,以旁白來暖心訴說。透過兩人細數對方的優點之處,悄悄的帶出兩人個性的契合之處與衝突也在人物未正式現身前,提供了相當程度的人設背景。這個做法雖然在電影中常見,但比起霹頭就魚貫說出我是誰、今年幾歲、平常都在幹嘛,這種已經可以說是chessy到不行的開場白,《婚姻故事》的方式顯然巧妙而高竿。

另一方面,可能很多觀影人以為這些安排好的台詞,只是為了帶出人物背景,但其實不然。如果你更細細推敲,其實能夠從兩人的幾句台詞內,發現兩人擅長做的事情,跟其個性是息息相關。比如說你可以注意到,妮可在家庭關係中,一直都是比較helpful的角色,她更是一直作為「陪伴」的那個角色。

相信看到這裡,應該有不少粉絲已經反動,認為查理也有他獨樹一格的helpful之處,但倘若你多花點心思去專研字句間的關係,其實你可以判斷出查理的helpful,就像是中央空調,更進一步的剖析,查理照顧劇團的人,到底是因為工作所需,還是真的是關心大家?是否這些關心都架構在其事業之上?從此也暗示了查理似乎是個比較以「自我」為中心的角色。

婚姻故事:誰為誰,做了什麼?

在架構完故事與人設後,編劇以相當快速的角度,切入兩人婚姻觸礁之處。而透過婚姻諮商一幕內,妮可的逃離與情緒崩潰,其實也是點出妮可的人格特質正如上述所說,妮可helpful的特質,與她對於這段婚姻、家庭的犧牲奉獻習習相關。第一次去找她的律師時的那段自白,更是成功地讓觀眾了解到她這個人,妮可也從旁白的扁平人物,進入到了更為圓形人物。

進一步來說,透過妮可與前男友的故事,我們其實不難看出,妮可是一個想要追求刺激感與新鮮感,也是一個孜孜矻矻,願意、也希望走出舒適圈的人。一開始偶遇查理,就像是將其黑白世界再度點出彩色,但隨著彼此陪伴後境遇的改變,查理在夢想上面邁進的腳步越發快速,使她的存在越發陪襯,她曾努力過、與查理討論過(但從電影中,我們並不能知道妮可之前的討論,到底是如何進行,甚至每次都是如何被查理說服),但除成為「母親」這個角色,對於職涯發展上,她不想漸漸被淡忘,甚至如她所說的,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她的世界應該要長什麼樣子,應該是由她決定。過去的「無聲鳥」,也終於決定打破囚籠,尋找屬於自己婚姻關係外的人生定位,主從關係的置換也即將展開。

作為一部「女性主義」之作,妮可反客為主,對查理發出一連串的攻擊,這是顯然亦見,也必然發生的產物。但讓我吃驚的是,比起從女生的角度、觀看視角出發,其實大多數的時間,電影畫面卻是藉由「查理」的角度來批判這段婚姻。從查理一開始漫不經心、始終保持其bossy的態度、驚覺事態不斷的赫然反擊,到最後的驚慌失措、被殺個片甲不留的無助,卻也間接透漏出,每個家庭的背後,「父親」這個角色所經年累月所被賦予的被動與無奈。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回憶,忙碌著工作的父親,回到家後就覺得很累,不常與孩子對話,甚至連孩子現在到底幾年級,讀哪間學校可能都說不出來。雖然比起亞洲的多數的爸爸來說,查理已經放了不少心力在亨利身上,但從萬聖節服裝來做衍伸,你能看到查理的出發點,一直都是自己做了什麼、自己多認真、多在乎,而不是去考慮對方是否需要、是否喜歡。而這樣的態度,也是他在這個婚姻中失敗的最大主因。

婚姻故事:誰為誰,變了什麼?

一段婚姻關係中,向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某一方一味妥協,也只會某一方之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最後所造成的反動,才也會顯得天崩地裂。而本片最大的亮點之一,在於最後雙方終於有了正面交鋒,兩個人對婚姻觸礁的真正溝通,更是從這次的爭吵才算真正開始正因最為了解,所以攻擊的時候不留餘地,特別傷人。也正因最為了解,相愛相殺的過程,刀刀見骨。兩人秉持著「誰都不想忍了!」的心態,全部宣洩出來,但有趣的是查理情緒失控說對不起,妮可抱著崩潰的查理,卻也證明「一段感情相來非關乎愛與不愛,追根究底就只是意志力的問題。」

而如果你去細細推敲兩個人的爭吵的對話,如妮可認為查理在扼殺她對事業的憧憬與抱負,而查理則是認為妮可將自己過早的鎖在婚姻裡面。這也說明在婚姻關係中,「家庭」與「事業」兩大要素的取捨,孰輕孰重,怕也是如人飲水。此外,我很喜歡女律師Nora Fanshaw在影片中的兩個片段。一個部分是她對查理開誠佈公,當妮可想要的就是「討論」,而當查理想要的怎麼就變成「協商」。

而在另一個部分則是她在片尾的連環珠抱怨父母親所被社會賦予的價值觀全然不同,有多麼地不合理且刻板。的確,無是中西方社會,我們所能看到的都是女性之於家庭的組合,沒有人會去責怪父親做的到底夠不夠盡責,卻用雙重標準來評判「母親」這個角色。這也讓我想到《小婦人》中的喬的一句台詞:「為什麼女性就是要做那樣做這樣,為什麼我們就是只能嫁人?難道女人就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嗎?」彼此之間可說是相互呼應,也從此能看見好萊塢電影中,女性自覺的力量越發明朗。

比較可惜的是,在故事的尾端,我們可以看到查理已經不像從前那般剛愎自用,也更懂得成全家人。不過反觀妮可的角色,除在事業上的成功,並重新找到工作上的定位外,她「無聲鳥」結構,是否透過離婚事件而被打破,我們不由得知。我也必須承認,隨著觀影時間的流逝,觀眾同時也慢慢被查理軟化,尤其是最後讀著妮可寫的諮商信時,絕對是本片的最大亮點。另外,為什麼妮可最後的另一半是有孩子的?這個安排我個人也覺得是相當巧妙,箇中滋味就留給大家細細思量。

婚姻故事:痛苦並快樂著,這就是婚姻!

「人的一生中有多少應該做,又有多少不應該做?那每一個應該,你都不是為了你自己。」這是我一直以來,很喜歡的一句台詞,卻也相當貼近《婚姻故事》所帶給我的感受。在婚姻中,誰做得對了什麼?又有誰應該要負責?如此一味怪罪又或是不斷妥協,也只是讓自己陷入無限輪迴,難以自拔。

我相信對於許多觀影人而言,他們希望看到的是格局更大的電影、運鏡更加華麗的演出,但很不好意思,《婚姻故事》這部片之所以迷人卻也無趣的地方,正在於每一件發生的事情,都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你可能是查理、妮可又或是亨利,甚至你可能是妮可的媽媽與姊姊、律師、律師的助理等等。《婚姻故事》中的妥協與折磨是真的,但情至深處卻也是真的。透過《婚姻故事》,導演深刻地傳達出婚姻的酸甜苦辣,婚姻呀!痛苦並快樂著。

 

大家都在看的電影影評總匯

《從前,有個好萊塢》,這封寫給好萊塢的黃金童話情書

《神鬼獵人》+《丹麥女孩》,細數那些戲劇的自我對話

影評|時間就是你最大的敵人,《1917》這樣賺觀眾眼淚

黑色喜劇經典!災難藝術家、老娘叫譚雅這樣演繹人生苦澀

《我就要你好好的》人生只有一次,讓雙方蛻變成長的愛

《華爾街之狼》的貪婪人性,是否能讓你輝煌後墜落再起

《愛的萬物論》教會我們的那些事,婚姻是否能永恆?

《我們的愛一言難盡》Newness,就讓我們開放式關係吧!

彩虹下的破碎靈魂,《茱蒂》一個巨星的誕生與殞落

不存在的房間,打開你心門內最溫暖的一塊

《因為愛你》CAROL電影版,帶你如何以愛為名

《末代皇帝》溥儀的傳奇一生,有點傷、有點悲

《波希米亞狂想曲》典藏皇后合唱團的情與欲

《性我者得自由》更得高潮,女性性革命到底多重要?

《艾蜜莉在巴黎》粉紅泡泡太超過?其實這是美式想像 

2021年七部你不可不看的大女主找自我電影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