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波希米亞狂想曲的情與欲,再現皇后合唱團搖滾經典傳奇
說到搖滾樂與流行樂,不可不知的樂團就是「皇后合唱團」(Queen),但關於他們華麗而絢爛的樂團人生,你又知道了多少了呢?英國音樂傳記電影《波希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記錄下皇后合唱團走紅與主唱佛萊迪複雜而絢爛的一生。但由於是個人傳記電影,主要的故事線圍繞在主唱佛萊迪的身上。
Table of Contents
波希米亞狂想曲:友情與音樂
也因如此,在電影內所呈現出的衝突,尤其是佛萊迪與其他團員的意見摩擦,並沒有想像中來的大、力道稍嫌不足。(也或許實際狀況也是如此),但其實對於有在追星的孩子來說,其實在看到四人間若有似無的離間與不合,甚至進一步切入成員們內心的動盪不安,還是能夠想像的。
波希米亞狂想曲:親情與愛情
而若要談到情感層面,稍微可惜的是,在與親情的層面上,佛萊迪與爸爸的衝突面並沒有想像中來的那麼多,除了片頭的一小段爭執,與最後Live Aid 慈善演唱會前的肯定,其他時間都是比較壓抑,較為輕描淡寫。
而在與人的情感關係中,酋姐其實最喜歡的就是關於瑪麗的橋段,像是佛萊迪坦承性向、瑪麗欲取下戒指、佛萊迪深夜打給瑪麗共飲及瑪麗交男友與懷孕,他在每一次情緒層次的堆疊與推進皆是越發深入。
進一步能讓觀眾探索瑪麗之所以對佛萊迪的重要性,甚至在他的生命中舉足輕重。我想,這便關乎於她是他對於「性的啟迪」。又或許,兩人在第二次見面,瑪麗為其畫上眼線的那刻,就註定未來回不去的分岐。這種性的啟迪與瑪麗的之間既是知己又是親人間的情感,也不禁讓人聯想起賈寶玉與林黛玉二人。
波希米亞狂想曲:自我探索
仔細分區,電影約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在描述佛萊迪的自我詰問與探索。在探索中遺忘自己,過度欲證實自我價值,也是電影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或許也因影片本身聚焦在更多皇后合唱團的音樂,對於佛萊迪的嗑藥、酗酒與濫交等私生活,多數在濾鏡和遠鏡頭下重重提起輕輕放下,輿論壓力的著墨也有些不足。
而在歌迷互動的拍攝上掌握得相當優秀,輕易抓起觀眾的澎湃感,我也很喜歡他們每次在錄製音樂的側面紀錄,讓更多歌迷看到了那些不為人知的音樂創作過程。
最後再來談談曾編過酋姐很愛的電影《愛的萬物論》的安東尼麥卡滕,即是《波希米亞狂想曲》這次的編劇。就以電影所呈現的格局,確實呈顯出安東尼麥卡滕作品常見的pattern,他擅長刻畫出細微的人性特點,也常美化角色本身的缺陷之處,但不能否認的是,作品同樣相當出彩。
波希米亞狂想曲:電影特點
而酋姐也一直覺得很奇妙的是,多數的英國傳記電影,總是能將人性與情感面著墨的相當出彩,如《愛的萬物論》、《最黑暗的時刻》真是令人又愛又恨的呢!此外,其實比起主角佛萊迪(即便裝上假牙),羅傑、布萊恩與約翰的扮相更接近本人,當然硬要說羅傑其實沒那麼接近,但因為他本人太接近酋姐愛的英國男人模組,那種失心瘋、歇斯底里與黑色幽默真的太可愛??
總的來說,《波希米亞狂想曲》以音樂傳記的電影形式,記錄下皇后合唱團橫跨七八零年代的叛逆不羈,雖說在兩小時十六分鐘把十五年間的故事講完,步調自然偏快,並捨棄掉影視版過於美化,避重就輕佛萊迪耽溺與墮落的一面,但無論是音樂、運鏡、剪接與場景美術設計,當然還有多數角色的精湛演出,都可說是相當出彩。
只要你是皇后合唱團的粉絲,或是喜歡看探索同性議題的片子,酋姐極度推薦這部片。個人也認為今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名單,雷米馬力克入圍影帝應該絕非難事!